close

大威顯神赫 士農普境和
民雄大士爺廟的神鬼傳奇

20140816_074-民雄大士爺.JPG

農曆七月是台灣民間信仰俗稱的鬼月,每到中元節各地方寺廟都會舉行普渡祭典,唯獨嘉義縣民雄鄉這座供奉與普渡公很類似的大士爺廟,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卻沒有任何普渡儀式,這是為什麼呢?

普渡祭典當總監 特定節日神尊現
位於民雄鄉鬧區的大士爺廟,是全台唯一以大士爺命名的廟宇,那麼,大士爺究竟是何方神聖? 依據宗教的傳說,大士爺即是「面燃鬼王」,其由來有二:一說祂原是眾鬼中的首領(通稱鬼王),被觀世音菩薩教化收服後,成為在普渡祭典中代替神明監督陰魂秩序的主將,也就是俗稱的普渡公(註);另一種說法是:大士爺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專以治理惡鬼界而變化的形象來顯現!所以民雄大士爺廟裡的觀世音菩薩,也因此被多數信徒稱為觀音大士。

20160825_161-大士爺祭.JPG

若依照早期的傳統禮俗,大士爺平常是沒有實體的神祉雕像的,只在舉行普渡法會之時,主司單位會預先訂作一尊紙製大士爺,在正式舉行祭典時將祂開光並供奉到主祭壇鎮守祭場,幫助整個普渡儀式過程對陰靈的監察與秩序維持,用以庇祐法會順利、合境民安,祭典全部完成後就必須將大士爺火化送回天庭,所以一般而言,在廟宇裡是不會常態性供奉大士爺的。(註:雖然大士爺的職司與普渡公是一樣的,但在造型上仍有些差異,且民雄大士爺的信眾大都比較相信祂是觀世音的化身,因此在神格位階上,民雄大士爺比普渡公還要高一些。)

20160825_313-大士爺祭.JPG

紙製的大士爺只在普渡祭典上現身,平常在廟裡是看不到的。

大士神威鎮災禍 鄉民信仰主依託
既然大士爺平常不現身,那麼,民雄大士爺廟為何有別於習俗常理,以大士爺為主祀神尊,又為何會有此廟名呢?根據民間傳說,大士爺廟的建立也大致近似前段所述兩種緣由,總之,是起源於大士爺顯靈平息因瘟疫或族群械鬥而引起的地方靈異動盪;據文獻記載,早在清朝時期未建廟之前,民雄鄉民會於每年鬼月上、中、下旬分別在庄頭街尾舉行三次普渡,後來為避免勞民傷財,經過地方士紳商議統合,方以大士爺立名建廟,且統一於農曆七月21~23日在廟前舉行為期3 天的普度儀式而延續至今;因此,當台灣各地廟宇在農曆七月15日紛紛舉行中元節盂蘭盆盛會之際,獨不見民雄鄉廟會普渡,這堪稱是地方民俗信仰的一奇。

20160820_207-大士爺踩街.JPG

20160825_063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185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043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404-大士爺祭.JPG

普渡祭典結束後,必須將大士爺火化送回天庭。

厲威風範刻民心 本尊常駐護世平
由於大士爺主司普渡事務,但普渡祭典並不常舉行,那麼以大士爺為名的廟宇,主神該如何供奉?這倒是一個有趣的話題,大士爺廟從建廟之後有一段很長的歲月,在非祭典期間廟裡是看不到大士爺的,所見到的正殿神像就是觀世音菩薩,這種平常日不見具體主尊神祉的情形,可列為民雄大士爺廟的另一個奇!

若說大士爺是觀世音的化身,那麼平常期間大士爺以觀音菩薩之姿坐鎮主殿也當合情合理,不過仍有許多信徒認為,大士爺的厲威風範乃是降伏鬼怪之要,不見其像難以安撫眾生精神依託,幾經倡議人士多次請求雕塑金身終於獲得神明應允,於西元2006年正式加上一尊木雕的大士爺神像坐鎮廟殿,這也才終止了廟裡無主尊神祉的疑義;如今此廟更被列為縣定古蹟,嘉義縣政府也將這奇特且行之多年的民俗祭典視為重要的文化資產,並定名為大士爺文化祭,可與基隆放水燈、宜蘭、屏東搶孤媲立為台灣農曆七月四大特殊民俗節慶。

從早期有祭無廟,建廟後無具體神祉,直至今日與神鬼文化結合的三天民俗祭典,每年農曆七月,嘉義民雄鄉的大士爺普渡文化,值得你來親身感受。

20140816_133-民雄大士爺.JPG

西元2006年起,木雕的大士爺像長年坐鎮廟殿,終止了有廟無主祀神尊的疑義。

 

20160820_812-大士爺踩街.JPG

20160820_261-大士爺踩街.JPG

20160825_215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231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025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256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280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318-大士爺祭.JPG

20160825_463-大士爺祭.JPG

JWN_1516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喜來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